业务模式单一难题待破解(国际视野)

——透视中资银行海外发展

收藏本信息发布时间:2013-07-03 来源:人民日报

中资银行广告已成伦敦地铁一景。
人民视觉

2007—2012年主要中资银行海外并购情况
数据来源: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张芳曼制图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与工行国际化发展对比
数据来源:商务部网站和中国工商银行各年年报
张芳曼制图

中资银行的国际化已走过近百年历程。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中资银行“走出去”的步伐加快。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与蔓延,虽对中资银行构成了挑战,但也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中资企业在海外发展的良好势头,以及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加速,也在推动中资银行海外业务的转型与发展。

                     

人民币国际化带来转型机遇

路  征

本月,中英两国央行——中国人民银行与英格兰银行签署了规模为2000亿元人民币/200亿英镑的中英双边本币互换协议。3月,澳大利亚也与中国达成货币直接兑换协议。

近年来,人民币相关业务创新活跃,离岸人民币市场快速发展,产品种类和市场主体更趋多元化,人民币直接兑换外币范围不断扩大。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已经全面、深刻地影响到中资银行的海外运营,为中资银行实现海外业务转型、提升盈利能力开辟新空间。作为人民币流出和回流的重要载体,中资银行可以依托人民币国际化,发挥比较优势,在全球金融治理新框架下培育新竞争力。

中资银行对中国的市尝政策和监管环境更了解,能针对客户个性化的需求提供专业化的人民币产品和服务。以贸易融资为基础,中资银行创新了多种跨境人民币结算产品,如人民币转汇款、人民币协议付款和跨境组合产品等,有效满足了海外中资企业融资需求和风险管理需求。

2012年中报显示,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交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等国有商业银行海外资产和净利润增速均大幅高于国内水平。各大国有银行海外新设机构和并购的步伐近几年明显加快,其它股份制银行和中小银行也加入了国际化行列。

随着中行和工行相继成为境外人民币清算行,他们有实力为金融机构客户提供高效、便捷的人民币全球清算服务。除经常项目外,人民币跨境投资也进一步丰富了中资银行海外业务种类。

在人民币衍生品市场上,工行成为香港首家中资离岸人民币期货交易做市商,中银香港成为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美元兑人民币期货市场庄家,这顺应了人民币衍生工具未来的发展趋势。

从人民币国际化的回流机制看,中资银行参与到主动负债业务,多次在离岸人民币市场上发行“点心债”和人民币可转让存单,此外,中资银行积极参与前海跨境人民币贷款试点,并以境外机构身份对国内银行间债券市场投资。

未来一段时间内,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将继续,跨境个人人民币业务会逐步开展,人民币合格境外投资者(RQFII)和合格境外投资者(QDII)规模将会进一步扩大,中资银行国际化业务面临更为广阔的前景。

从长期来看,人民币国际化需要实现人民币从结算货币向投资货币并进而向储备货币的转变,以及人民币适用范围从周边向区域并最终向全球拓展。在这一过程中,人民币相关产品需要进一步创新,中资银行需要推出更多适合市场需求的人民币资产和业务模式。

从国际经验看,资本项下的人民币业务创新比经常项下具有更大活力和潜力。香港、新加坡、伦敦、卢森堡等离岸人民币交易活跃的市场基础设施完善、监管制度宽松,为这些产品和服务的创新提供了良好环境。

此外,资本项目的开放将给人民币国际化和中资银行国际化扫清诸多障碍。例如,卢森堡在私人银行和财富管理方面有着丰富经验和制度优势,其金融市场对欧洲甚至全球的高净值客户有着很强的吸引力,随着人民币向境外个人投资者开放,未来人民币资产有潜力成为其组合投资资产配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资银行可以挖掘这一需求,从而在海外零售业务方面有更大作为。

当然,中资银行全球化布局不应当局限于海外网点数目、海外从业人员数量和海外资产规模,而应着眼于全球市尝全球资源,依托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适应人民币国际化发展,转变业务模式,提升盈利能力。

(作者单位系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 

                             

中国银行伦敦分行

当地企业客户已超半数

本报驻英国记者  白  阳

中国银行伦敦分行(以下简称中银伦敦)是中国金融机构在海外设立的第一个分支机构。发展至今,中银伦敦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时能够迅速抓住机遇逆流而上。

中银伦敦总经理方文建对记者说,西方很多大银行深陷危机,收缩调整,使得市场出现了更多空间,给中资银行提供了新的市场拓展机会。随着中英往来的增加,越来越多中资企业“登陆”英国,英国企业对中国业务越来越感兴趣,中银伦敦抓住机会主动营销,推出了更加全面和完善的服务,使客户结构得到了调整和改善,为实现本土化和国际化打下基础,力争在一些重要业务领域成为本地的主流银行。

目前伦敦分行的公司客户之中,当地企业已经超过半数,英国石油、英国航空、壳牌等现在都是中银伦敦的客户;个人客户也不再只是华人华侨,规模日益增长的留学生和中国务工人员也成为其重点服务对象。

此外,中银伦敦与渣打、汇丰、花旗、美国银行等国际知名银行在银团贷款上建立合作关系。2007年,中银伦敦与总行成功承销了对英国“力拓集团”的银团贷款,大大提高了中国银行在国际银团贷款市场的整体形象和地位。伦敦分行在欧非银团贷款市场上排名居中资银行首位。

为了进一步打入当地主流市场,中银伦敦还在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对英国本地客户推出了按揭产品服务。方文建说,国际金融危机使本地银行对该业务有所收缩,但市场需求热度未减,于是中银伦敦开始积极试水,但在风险管理上毫不放松,对客户都是逐一审核资料和面谈。2013年,中银伦敦的投资按揭贷款业务连续第三次获得英国一家权威房地产机构颁发的金融奖项。

随着伦敦建设成为离岸人民币交易中心步伐的不断加快,作为“伦敦离岸人民币业务中心建设专家顾问组”成员代表之一,中银伦敦已率先向当地市场推出了全系列人民币产品。未来在人民币国际化的漫漫征途中,中银伦敦还将发挥重要作用。    

国际金融危机后,英国加强了对银行业的监管,几乎每个月都有新的管理措施出台。新的监管措施导致银行流动性的成本大幅提高,对合规性和反洗钱的管理更加严格。这也使银行受到的束缚越来越多,监管环境越来越严。但入乡随俗,“我们必须努力学习新的业界规则,确保依法合规经营”,方文建说。

中国工商银行法兰克福分行

当好中资企业财务顾问

本报驻德国记者  郑  红

国际金融危机的发生不可避免地影响了中资银行海外发展轨迹。中国工商银行法兰克福分行总经理陈飞对本报记者说,国际金融危机伊始,债券投资收益率比较高,企业情况不是很糟,银行的一些投资收益也比较好。但随着危机的深化,债券投资的风险也在不断加大,银行不得不对业务量进行缩减。

此外,资金业务方面受欧洲央行的低息政策影响也较大。法兰克福分行是工商银行的欧元清算行,银行有很多资金可以在短期资金市场运用,“但是欧洲央行几乎为零的利息让我们失去了很多运作空间,从前这块业务的收入是比较可观的”,陈飞说。

但另一方面,国际金融危机也给中资银行的发展带来机遇。陈飞介绍,国际金融危机以前,德国企业去中国投资的比较多。危机发生后,很多德国企业面临财务困难,德国企业因为拥有先进的技术成为中国企业投资和收购的目标。中国企业的投资数量呈几何增长,投资方式也变得更加多样化,绿地投资、兼并、收购等多种方式并举。

陈飞给记者举了一个例子。前段时间,德国一家世界500强企业的一家本地合作银行因为经营问题退出,工行法兰克福分行应邀加入,现在已成为该企业的核心合作银行,“这个例子说明,国际金融危机之后中资银行有机会在当地的投资中做得更深、更加本地化”。

中资企业“走出去”,银行可以提供财务顾问服务。如果中德双方有投资意向,包括银行在内的参与投行业务的一系列服务机构都可以获得业务。“但有一个问题是,德国有一些企业和民众对中资企业投资存在一定的疑虑和误解,因此很多德国公司对中国企业的投资非常谨慎或设立很多条件,这也影响了中国企业的投资意愿。最近我们在德国成立了中国商会,就是要加强与德国方面的沟通,消除误解和疑虑,让德国企业了解,中国企业来德投资也给他们带来很大的市场,是双赢”,陈飞表示。 

人民币业务也是工行法兰克福分行具有发展潜力的一个领域。作为全球最大的人民币银行,工行紧紧抓住人民币国际化的机遇,做了很多工作。据介绍,7月初法兰克福将召开推广人民币业务的启动会。

陈飞认为,银行业务量的增长还是要靠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走出来的中国企业越多,中资银行的机会就越多”。


《 人民日报 》( 2013年07月03日 23 版)

本文链接:http://news.go2uk.info/local/201311/447.html

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谢谢!

[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网友评论 条评论 所有评论